南平市“三措并举”推动“四普”向前向优——摸清文物“家底” 留住文化“基因”

无敌椰子 学习资料 2024-11-12 15 0

南平市“三措并举”推动“四普”向前向优——摸清文物“家底” 留住文化“基因”

  9月28日,浦城文物普查队队长杨军带队,到浦城县管厝乡庆元村测量南长湾大捷战场遗址。 吴圣洁 摄

  10月30日,省四普办专家组南平片区专家、省文保中心主任、正高级研究员常浩一行到松溪县指导文物普查工作。图为他们正在察看明代造桥碑记。熊雨亮 摄

  深秋初冬,南平“四普”结出了“累累硕果”。近日,记者从南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,我市“四普”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。截至10月31日,全市复查“三普”不可移动文物3200处,复查率达81.63%,位居全省前列,其中,延平区、光泽县、松溪县复查率达100%;全市新发现文物总数90处。

  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“四普”进入实地调查阶段以来,南平市始终坚持“保护第一、加强管理、挖掘价值、有效利用、让文物活起来”的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,积极探寻工作方法,实施挂图作战、科学调度、实战练兵三项主要措施,高质高效推进文物普查工作。

  挂图作战 实时把控攻坚进度

南平市“三措并举”推动“四普”向前向优——摸清文物“家底” 留住文化“基因”

  完善一处,标注一处;确认一处,销号一处。为全面精准把控“四普”工作进度,南平市创新工作方法,将全市文物资源状况通过“一张图”来呈现。

  “一图囊括,实时把控。”南平市文旅局文物管理科负责人说,“一张图”其实涵盖了“作战图”“责任图”及“流程图”三张图。针对“四普”点多面广的特点,在“四普”工作伊始,南平结合“三普”公布的3920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,绘制全市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图,并将其作为“四普”作战图的基础。运用图标对“四普”已复查文物点、古遗址、古墓葬、古建筑等重要信息点进行动态标注。随后,以县域为单位,对普查工作进行细化分解,明确所在单位、联系方式、工作责任、阶段任务等重点信息,确保“干什么、谁来干、何时干”清晰明了。与此同时,在省四普办专家的有力指导下,还创新建立了“线索征集—信息整理—实地调查”三步工作法,并在实际运用中修订完善,为普查人员提供“标准流程”,让普查工作规范有序。

南平市“三措并举”推动“四普”向前向优——摸清文物“家底” 留住文化“基因”

  “有了这张图,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更加清晰明了。”延平区普查队队长陈玉娟表示,“‘挂图作战’让行动更有方向可循,大大提升了工作的效率。如今,延平已经全面完成复查工作。”

 ∑学调度 提升普查工作质效

  “咱们兵分两路,老队员负责遗物标本采集、文物描述、年代分析,年轻的同志发挥擅长使用现代设备的优势采集文物数据。”8月28日,建阳区普查队来到莒口镇长埂村普查,考虑到遗址多且范围大,出发前普查队队长童丽玲提前按照普查人员的擅长,做了细致分工。

  面对繁重的普查任务,科学调度成为南平市确保普查工作高质高效推进的关键所在。建阳区注重“新老搭配”,发挥各自优势,保质保量完成工作;光泽县采取“由简到繁,先建筑后遗址墓葬”工作方法,外业调查与内业数据同步进行,加快推动普查进度;顺昌县收集整理族谱、地方志等资料,为实地调查提供详实的依据;建瓯市借助高校力量,邀请福州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参与,为“四普”工作注入活力;邵武市试点先行,邀请南平市四普办技术数据组成员参与,从试点中积累经验,为普查的全面铺开“探路领跑”……各地正有的放矢地推进普查工作。

  “我觉得这次普查,除了人员调度、工作创新上有了很大提升外,还更加注重现代化技术的应用。”参加过“二普”“三普”的“普查老兵”光泽县博物馆馆长黄富莲今年接续参与到“四普”工作中来。她说,起初还担心现代化的技术大家会适应不了,后来才发现是多虑了。南平市四普办在开展普查工作之前,专门邀请省四普专家,为基层普查员做了专业的培训,并在普查过程中提供“包干式”的服务,点对点指导,不仅让工作进展得顺利,还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、科学性和完整性。

 ≥了解,南平整合全市文博单位骨干、基层文化站骨干等人员力量,组建普查队伍30支281人。截至目前,全市已组织开展“四普”专题业务培训20余场,参训810人次,实现了全市普查队员的全覆盖。此外,还借助省四普办技术数据组专家、闽江学院等高校教师、大学生志愿者等专业力量,为普查工作提供专业支撑。

  实战练兵 亮出队伍“精气神”

  “滴滴滴,滴滴滴……”每日夜里10时许,顺昌县普查队队长周可容的手机闹钟准时响起。他便起床边绘图,边上传数据。“错峰出行”让他避开了网络的“拥堵”,数据上传的效率大为提升。

  周可容表示,自进入实地调查阶段以来,在正常上班时间服务器都比较拥堵,上传的效率比较低,经常性上传失败。有一次加班到深夜,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上传了一次数据发现,可能是因为晚上比较少人使用的缘故,上传效率比较高,于是他调整了工作节奏,白天现潮测,晚上先养神,深夜再起来绘制图纸和上传数据。

南平市“三措并举”推动“四普”向前向优——摸清文物“家底” 留住文化“基因”

  这种不怕苦、不怕累的文博人精神在南平随处可见。浦城县是文物大县,不可移动文物高达859处,位列全市第一、全省第三,浦城又是古文化遗址大县,“三普”登记各类遗址就有596处,古遗址类型点多、面广、范围大,普查起来费时、耗力、效率低。为了争分夺秒赶进度,浦城县的普查员们全员采取“5+2”“白+黑”工作模式,冒着酷暑,披荆斩棘,跋山涉水,奔走各地。前不久,普查员前往海拔600米以上的百丈高山之巅——仙阳镇黄巢寨遗址调查时,由于上山道路多年无人使用,山路荆棘丛生,为了完成调查任务,普查队手持砍刀,顶着烈日,历经4个多小时边走边开道,最终圆满完成调查任务。政和县普查员则翻山越岭,独步重走了政寿古道,边走边挖掘,对沿途发现的线索,一个不落地带回查证,最终新发现了一处建在隘口高处的梦龙亭,这对政和县建立文化谱系、填补时空空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。

  此外,南平市的普查队伍中还有“一老”和“一小”也令人钦佩,他们已经成为了大家心中的榜样。“一老”是年逾古稀的武夷山市退休干部赵建平,他已连续参加过“二普”“三普”,此次,他主动请缨参加“四普”,以其丰富的经验带着年轻同志闯过重重关卡,在他看来“文物普查虽风尘仆仆,但总能给人满满的成就感”;“一小”则是到哪都愿意钻进去学的年轻小伙松溪县普查队队长熊雨亮,虽然松溪县文物数量不多,但他并没有因此“松一口气”,而是抢抓进度,力争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去支援文物体量较大的兄弟县市。

  正是有这么一群“可爱”的普查员,使得南平市文物普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,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感动了身边的群众,大家纷纷配合普查工作,甚至成为一名文物普查志愿者,帮助普查员“逢山开路”。

免责声明: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,若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!联系QQ:无敌椰子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最近发表